一、物流行业界定和分类
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带动产业升级、降低流通成本、普遍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行业基本概念
物流是指物质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物流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指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评价物流体系有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
(二)物流行业基本特点
1.物流过程一体化
现代物流具有系统综合和总成本控制的思想,它将经济活动中所有供应、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总体,关心的是整个系统的运行效能与费用。
2.物流技术专业化
表现为现代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和柔性化技术等等。运输、装卸、仓储等也普遍采用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这些现代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扩大了物流活动的领域。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即时更新。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客户资料取得和定单处理的数据库化、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到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化渗透至物流的每一个领域。为数众多的无车船和固定物流设备的第三方物流者正是依赖其信息优势展开全球经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
4.物流服务社会化
突出表现为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中心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复杂,生产经营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多工商企业逐渐认识到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在每一个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它们更倾向于采用资源外取的方式,将本企业不擅长的物流环节交由专业物流公司,或者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专业部门,而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自己真正的优势领域。据美国东北大学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正在研究以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专业的物流部门由于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物流合理化――产品从供方到需方全过程中,达到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路程最短、费用最省。
5.物流活动国际化
在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普遍采取全球战略,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原材料、零部件的来源,选择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因此,其物流的选择和配置也超出国界,着眼于全球大市场。
(三)物流行业分类
物流的划分有多种可以参照的标准:
1、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物流活动的运行规律以及物流活动的总体行为。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微观物流仅涉及系统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或一个地区。
2、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整个社会为范畴,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物流的社会性很强,经常是由专业的物流承担者来完成。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由企业生产物流、企业供应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几部分组成。
3、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因此,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个国家范围之内的物流,如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均属于区域物流。
二、物流行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一)国际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传统物流行业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效率待提升。在市场规模和历史发展方面,社会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同期GDP增幅;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约为16.6%,远高于发达国家;分散的管理、信息的不对称等造成物流产业整体效率低、成本高;物流业进入壁垒相对低,物流企业数量多,行业的集中度低,整体效率低下,对应了羸弱的盈利能力。
第一,全球物流市场持续增长,中国位居第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在多个国家的广泛应用,全球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包括合同物流(第三方物流)、地面运输(公路和铁路系统提供的物流)、快递及包裹、货运代理、第四方物流、分销公司在内的庞大体系。
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物流业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8.5万亿美元,相比于2009年6.62万亿美元的规模增长29.58%,年复合增长率为6.69%。从国别市场来看,中国物流业市场规模达1.5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8.6%,再次位居世界第一。排名第二的是美国,物流业市场规模为1.36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5.8%。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全球物流业仍将快速发展。
第二,全球区域发展存在差异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国区域和产业结构差异影响,全球物流市场的区域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快发展中的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最高,其次是北美、欧洲。南美的物流业市场规模只占到世界的7%,这与南美洲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体系建设落后等因素有较大的关系。
国家的物流业总体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取决于整个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整合能力。从国家层面来看,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行榜(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中,欧洲国家表现最为突出,前20名中超过60%的企业来自欧洲,亚洲物流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地区是日本(排名第十),其次为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在全球仅排名第28。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国际运输、物流能力、交货及时性等方面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业的全球竞争能力还十分有限。
(二)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现代物流业对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提高和竞争实力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1、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过去物流企业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2、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
4、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
5、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别倚重于政府的支持。而如何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6、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国际物流的支点离不开运输与仓储。而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快节奏的特点,仓储和运输都要求现代化,要求通过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手段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
(三)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目前正处在“物流硬件升级阶段”末期和“物流成本管理时代”初期的发展阶段。
具体来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2、物流行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 物流行业具有网络化特性,不断向集约化发展
物流行业是极具网络化特点的产业,随着网络的逐步扩大,其网络的外部经济将逐步显现,从而带来企业规模、市场占有份额的不断扩大,而这又进一步促使企业运作中的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密度经济的实现,从而极大地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正是网络化的特性促使物流行业不断地走向集约。
▶ 中国物流行业盈利水平偏低
由于中国物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的成长阶段,外资物流企业收购国内物流企业,获得完善的网络资源后,借助其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及国际资本运作的优势,采取各种手段(包括不正当竞争),不断打压竞争对手,抢占国内市场,核心目的就在于形成对高端物流市场的垄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集约和网络化的优势,并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3、物流行业运行指标分析
2005-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逐年递增。其中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2015年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81.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增速较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
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9%;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7.0%,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4.9%;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2%。
2015年1-10月,社会物流总费用规模为8.3万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比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结构看,运输费用4.2万亿,同比增长3.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0.9%;保管费用3.0万亿,同比增长4.1%,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5.5%;管理费用1.1万亿,同比增长5.2%,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3.6%。
4、行业提质增效的成效初步显现
在国民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企业经营效益走低的背景下,各行业重视物流效率的提升,努力实现转型和提升发展,物流费用增速明显减缓。 一是生产经营方式向供应链模式转变。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由上年增长6.2%转为下降0.1%,存货率为9.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1.1个百分点,反映出工业企业存货的流动性水平有所提高。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中仓储费用增速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得到改善。2015年内相继出台的降息、减税、清费等一列政策,对企业降本增效起到积极作用。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中利息费用支出比上年下降2.4%,是近年来的首次下降;三是物流技术、运作等管理方式有所提升。2015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推广应用,物流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用增速比上年回落近3个百分点;四是国家积极推进减免物流相关的收费项目。例如推进收费公路专项清理,降低偏高的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费降至与工业企业相同等等。
(四)我国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不同利益阶层的人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受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限制,一些企业的领导还不能接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因而大部分企业还未能实施数字化的物流管理,先进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识别和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更无从谈起。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自己的物流服务进行即时监控,也无法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2、企业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物流人才包括研究人才、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人才与操作人才。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大力和加快培养物流员、物流师和物流职业经理。
3、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
我国物流行业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统辖。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
三、中国物流科技行业概况
物流科技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所运用的各项技术手段。企业借助物流科技,通过信息连同、资源共享和深度协同的作业流程,可以试想整个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一)物流科技行业发展概况
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再到智慧化的历程。人工生产的比例逐渐降低,物流作业过程中的设备和设施逐步自动化,但总体上与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工业4.0的提出,强调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对于物流科技而言,即整合传统和新兴科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物流智能化程度,增强供应链柔性。
1、运、仓、配多点渗透,全面开启智能化作业流程
仓储作业已经在自动化层面发展多年,未来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根据商品的件型、重量、销量、交付时效等属性,设计不同的作业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统进行操作。运输、分拣和派送环节的辅助驾驶、编队运输、自动化及机器人分拣、智能终端已经实现应用。随着购物场景的碎片化以及交付地点的动态化,未来在实现无人化作业的同时,会基于实时定位的应用,在消费者日常的某个动态节点实现交付,与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
2、2016年车货匹配平台规模1.3万亿元,物流智能装备347亿元
公路货运占整个物流运输的比重最大,进一步可细分为整车、零担和快递三个部分。零担和快递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整车市场较高,相应运营效率较好。剩下的整车领域,行业分散,一个人一辆货车就可以做起整车生意。但也因此可优化的空间和市场潜力广阔。2013年前后,以运满满为代表的一大批车货匹配平台涌入到整车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车源和货源的双向匹配效率,给行业带来了变革。16年全年车货匹配平台的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除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智能装备的应用也在蓬勃发展,16年市场规模接近347亿元,较之上一年增长29.8个百分比。
3、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产业升级,推动物流行业资源联动
“互联网+高效物流”已被列入“互联网行动计划当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发展,可以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信息化、高效率的管理,提高运输、配送效率、减少损耗,并可指导生产制造,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推动物流供应链智慧化升级。
(二)物流科技的企业案例
1、运满满
运满满成立于2013年,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货运调度平台,为货主和司机提供实时信息匹配,减少货运空载率、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由于模式相近,运满满被业界称为“货运版的滴滴”,成立3年来共获得7轮融资,目前估值超过10亿美金。截止2017年9月底,平台实名注册重卡司机400余万、货主100余万,业务覆盖全国 315 个城市。运满满最新推出担保交易产品“满运宝”,为货运双方提供运费担保。此外,运满满还与阿里云、菜鸟、蚂蚁金服、平安保险、中国联通、中国重汽等开展深度战略合作,通过跨界融合,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未来,运满满将借助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区块链等技术驱动,提供贯穿全产业链的线上线下服务,构建公路物流生态圈,打造综合性的货运平台。
2016年底,运满满携手阿里云,发布了“牛魔王”人工智能调度系统,结合运满满的数据和用户场景、以及阿里云的算法团队,共同推动干线配货人工调度朝着智能化方向推进。“牛魔王”系统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公路物流领域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典型代表,可以实现服务车主与货主的智能车货匹配、智能实时调度、智能标准报价及对物流信息全程追踪和可视化,显著提升公路干线物流货源、车辆、路线、价格匹配速度、精准度和运输组织效率。
2、菜鸟网络
菜鸟网络成立于2013年5月,定位于以数据驱动、社会化协同的物流及供应链平台。主要业务有仓配网络、跨境网络、快递平台和ET.物流实验室,以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和大数据决策平台为基础,构建专业高效的供应链服务。为了提高网络效率,一方面菜鸟以投资参股的形式构建菜鸟联盟,另一方面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积极布局智慧物流。
3、京东物流
京东于2016年成立了X事业部,专注智慧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2017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成立物流子公司。截止2017年6月,京东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56个大型仓库,6906个配送站和自提点,包括已经运营了7个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目前京东自营配送覆盖了全国98%的人口,压缩商品流通成本70%,提升物流运营效率2倍以上。京东物流科技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实现智能化的调度、决策;二是采用一些更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提升物流效率,最终提升客户的体验。
4、顺丰速运
顺丰速运成立于1993年,截止2016年12月,顺丰控股业务覆盖全国331个地级市、2620个县区级城市,近13000个自营网点。顺丰速运业务包括国际业务、同城配送、冷运、重货(陆路&航运)等。顺丰一贯重视在信息化领域的投入,负责集团信息系统研发与运维的科技人员超过2,000名,16年信息技术费投入2.6亿、占营业成本0.57%,相较15年提升0.08个百分点。14-16年来,顺丰控股申报和获得的专利523项,软件著作权200多项。未来,顺丰还将继续扩大在科技领域投入,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科技与智能化水平。
(三)物流科技行业未来展望
1、政企合作布局物流大数据,重塑供应链智能化模式
根据普华永道2016年的全球调研显示,运输和物流业对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在未来5年内有40%的明显提升,达到90%。随着新零售出现增加了供应链的复杂性,也对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把握政策红利的机会,积极构建上下游合作伙伴关系,数据共享,沉淀下来的丰富数据资源,反过来指导全渠道运营,由物流仓储延伸至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和信贷金融,打造平台经济。
2、智造时代,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
自2013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但国产机器人的份额仅占约三成的份额,且处于行业低端,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生产关键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仅百家左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国家相继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预示工业机器人即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3、科技创新,催生商业新模式
物流科技的创新将给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升级和变革。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可以更灵活的调整物流结构,由传统先订单后物流的模式,转变为分析消费数据,提前将一部分商品前置,或是生产符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精准地配置库存,降低成本。另外,自动化设备方面,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且改动成本高,一般要求对业务不要具有太多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商业发展活跃,变化快,因此10年内一般不会实行仓库全自动化,但自动化程度会逐渐提高,较好的兼顾供应链柔性。因此,一些大规模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很有可能会凭借其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优势,打造社会化运力平台,惠及更多中小型企业。由于机器人价格昂贵,一些智能装备制造商也正开拓代运营业务,企业在成本允许范围内,能享受到更加先进的仓储管理服务。
四、中国即时物流行业概况
(一)即时物流行业基本概况
1、定义及特点
即时物流在餐饮外卖等行业有所涉及。2009年,“即时物流”概念由点我达创始人赵剑锋提出。2016年8月,点我达接受阿里巴巴近10亿元投资,“即时物流”概念广泛传播。2016年11月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美团点评和饿了么相继强调“即时配送”业务。区别于传统物流方式,即时物流的核心特点在于即时性,满足用户提出的极速、准时的配送要求。目前,即时物流以同城、小件领域切入,拓展到生鲜、商超配送领域,再逐步扩展到更为广泛的快递末端领域。
2、即时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 阿里、京东两军对垒,发展动力将从外卖延伸至快递末端
近年来,即时物流行业不断涌入新的企业,也有不少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相继倒闭。在经历了探索期、爆发期、整合期后,形成了“阿里+点我达”、“京东+达达-京东到家”两军对垒的局面。目前,即时物流行业普遍选择外卖领域为切入口,表现优秀。随着商超、生鲜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即时物流业务也将扩展到相应领域。未来促进即时物流行业发展的最终动力将扩展到广阔的快递末端市场。
▶ 商超宅配成为增长新动力,新零售概念丰富想象空间
随着商超宅配的兴起和发展,即时物流在外卖配送之外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目前商超宅配O2O行业渗透率较低,不足2%,但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即时物流新的增长点。另外,“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将通过数据和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实现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其中物流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 中国即时物流行业产业链图谱
▶ 即时性配送需求提升,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消费升级的主要表现之一,在于消费者对消费体验期望值的增加。即时物流由于快捷、便利的典型优势受到消费者的热捧,需求逐渐提升,从而导致成本增加,侧面反映整个即时物流行业走势良好,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二)即时物流行业存在问题
1、订单分布不均限制配送效率
市场发展的初期,订单量增速会非常快,企业需要匹配足够的配送人员。然而订单时间、地点分布的不均与运力稳定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午高峰、晚高峰时很可能出现运力不足的情况,波谷时则会产生运力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配送效率。
2、消费者对配送要求进一步提高
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要求,在快速、安全、服务三方面均较以往更加严格。不仅希望能够即时发货、即时收货,提高便利性,同时也更为强调配送安全保障。另外,消费者对服务的考核标准也在不断细化和扩展,配送人员态度、商品品质是否新鲜等也将成为考核点。
3、商品品类多样、规格不同,配送难度增加
即时物流配送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从最初的外卖,延伸到商超零食、生鲜以及电商快递领域。不同品类特点的商品对配送要求不同。另外,商品规格的不同也增加了配送难度。
4、配送人员流失率高
维持稳定的配送员团队,对于配送平台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即时物流行业存在配送人员流失率高的难题。究其原因,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求职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平台对人员的约束力较弱以及基本保障体系不健全。
5、运营门槛高,需和利益方建立良好信任合作机制
近年来,众多即时物流平台相继涌现,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平台资质、配送员诚信问题仍令人担心。目前各平台只能依靠长期发展积累的口碑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随着配送品类的扩展,用户和平台都面临更高的风险。另外,利用同城直送服务进行的贩毒、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让即时物流平台面临监管问题。
(三)即时物流行业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1、美团配送
2017年初,美团外卖配送日订单量已经超过900万单,美团配送团队完成的订单比例逐步提升,配送能力日渐增强。基于美团外卖入驻商家类型的多元化,美团配送的品类也在不断扩展。为快速开拓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美团外卖采用“自建+加盟代理+众包”的运力组织形式,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
2、百度配送
百度外卖以白领市场为核心,定位“品质”,不仅表现在平台上架的餐厅、餐品,还要求提供更高水平的配送服务。百度外卖通过自建配送队伍树立服务标准,而在后发城市则通过供应商快速获得运力,同时以自建的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
3、点我达
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脱胎于外卖平台点我吧,凭借出色的运营和调度能力快速发展。2016年7月,获得阿里领投的1.5亿美金D轮融资,并接入菜鸟网络城市配送体系,成为阿里物流布局战略重点。相较于其他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拥有淘系电商庞大的资源背景作为支撑,订单来源除O2O平台之外还包括物流、电商等,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为提高订单派送效率,点我达采用智能派单,相比较抢单模式,派单系统会有中央统一的调度系统,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幅节约成本。另外,对配送员不设定分区,并实时监控各地点订单压力,以实现运力充分有效调动。同时,平台采用众包模式调动社会运力,以派单模式提高配送效率。
(四)即时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1、即时物流受上游产业影响大,单量和品类决定企业前景
即时物流依托O2O快速发展,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与快递行业有相似之处。在经历了电商带来的爆发式增长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后,快递行业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主要企业相继上市,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当前即时物流行业处于爆发期,丰富的订单为行业的精细化运作提供基础,但企业仍需牺牲利润换取市场地位。与快递行业类似,在上游产业发展趋于稳定后,即时物流行业也将进入成熟期。相对而言,单量品类越多,成熟期后受到的影响越小。以B端企业为切入点的企业存在天生订单和品类数量的优势,典型企业的竞争,其实也体现的是典型上游平台的竞争。
2、业务范围扩展,成为电商向“新零售”进化的必备基础设施
快速、及时、实时的物流实现路径是“新零售” 的必备条件,即时物流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物流能力向下渗透触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互联网化提供现实基础,未来新零售趋势下的即时需求比重会逐步增加。
3、订单数字化、管理系统化成标配,行业构建一定技术壁垒
随着O2O的深入发展,即时物流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时也开始丰富传统物流方式,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完成配送任务,提高物流效率;与此同时,即时物流平台凭借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大数据预测、新兴的运力组织形式帮助行业提升效率。高效的数据运用必须依赖大量的运营数据,市场先入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及系统化管理经验,新入者在切入市场时必然会面对冷启动和技术壁垒的障碍。
五、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物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如下表所示:
(二)物流行业发展机会前瞻
1、行业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水平
目前,中国的工业结构仍以粗放式生产和简单加工为主,出于成本的压力和效率的考虑,物流活动已经从销售环节向生产环节和采购环节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迎来全面增长期。从发展阶段来看,基本处于发达国家80年代同期的水平。
2、中国物流行业的物流效率比较低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是国际通行的用于衡量一国物流行业效率的指标。对比发达国家,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过高,约为美国、日本的两倍,反映出中国物流行业效率较低。
3、生产成本增长倒逼物流快速发展
中国的产业已经由第一阶段的产能为主、第二阶段的注重销售和产品差异化,进入了目前供给相对过剩、需求有所不足,亟需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得以继续发展的阶段。
4、新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促进物流业升级
未来物流技术创新将反映安全、快速、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绿色化和节能化等时代性特点。
(三)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展望“十三五”物流行业的发展预测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
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第三产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其中,基础物流服务(仓储和运输)增速将仅能达到10%左右的水平。
而高端物流服务增速将可以达到30%以上的增长。供应链管理、专业第三方物流和冷链服务等高端业态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考虑到物流行业整体增速可以达到20%以及基础物流服务增速仅在10%左右,预计“十三五”期间高端物流服务将可以迎来年均30%左右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