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发布者:管理员  2018/2/1 11:42:34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其在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拓,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以此为契机,本文从中医、中医药概念入手,对中医药的国内政策环境、产业链分布、行业发展情况、市场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做出系列分析,总结出中医药行业发展方向。

中医概述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药概述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其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间应用的草药。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具有传统应用历史的少数民族药。

■ 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第一,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

第三,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

第四,突出“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痊后防复”。

第五,使用简便。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

■ 分类

中药产品是指上述药物的制成品,传统概念上,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类。中药材是生产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是中药产业的核心,是实现中药材原料向饮片、药品转变的必要过程,药材原料经过特定的加工处理后形成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随着科学进步和对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深入开发,其用途和产品的形式在不断扩大,已形成了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及中药日用品等范围较广的系列产品。

图表1  中药资源分类统计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目前,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有1280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药用植物占全部种类的87%,药用动物占12%,药用矿物不足1%。

图表2  中药资源分类占比情况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 产地

我国中药按照产地不同分为关药、北药、怀药、江南药、浙药、广药、云贵药、川药、西药、藏药十种。

图表3  我国十大地道药材产地分布

▶ 关药主要分布在东北产区,代表药材有人参、鹿茸、黄柏、龙胆等;

▶ 北药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产区,代表药材有北沙参、山楂、板蓝根、连翘等;

▶ 怀药主要分布在河南地区,代表药材为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茯苓、红花等;

▶ 藏药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代表药材有的川贝母、冬虫夏草、麝香、天麻、熊胆等;

▶ 西药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产区,代表药材为当归、大黄、党参、枸杞子、甘草、黄花、冬虫夏草、肉苁蓉、甘草、黄芪等;

▶ 云贵药主要分布在云贵产区,代表药材为茯苓、儿茶、贵药、白芨、杜仲等;

▶ 广药主要分布在两广产区,代表药材为鸡血藤、山豆根、石斛、穿山甲等。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2009年,我国新医改拉开序幕;

⏩ 2010年,政府出台了10多个医改配套文件,涉及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药品保障、信息公开、社会资本办医等方面,包括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治理结构、补偿机制等改革。

⏩ 2011年,是医改3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也是攻坚克难的一年。按照两个国办文件的精神,医改将重点在建立基层医疗新机制上下功夫,基层医疗机构将回归公益性,采用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完善补偿新机制,不再“以药养医”。

⏩ 2012年6月,《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中药材生产项目的公示》中,49家公司获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扶持,8家公司获濒危稀缺药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扶持,3家公司获中药材供应保障平台建设项目支持。

⏩ 2012年9月,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到 202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例将达到7%,中医药产值将突破2万亿。

⏩ 2013年1月,《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提高重要标准化发展水平,以重要标准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为核心,加速规范化中药材基地建设,推动地道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无公害规范种植,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规划首次提出中医药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规划中明确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

⏩ 201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定调“促进中医药发展、发挥传统医学优势”。习总书记视察药企发表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的重要讲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年—2030年)》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占医药产业30%以上。

⏩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明确,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

⏩ 2016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主要以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为宗旨,着眼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坚持规范与扶持并重,注重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既利于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也利于保持我国作为传统医药大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 2017年8月,国务院批复卫计委请示,同意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 36个国家核心部委组成。

⏩ 2017年9月,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传承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医药行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民身体的健康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药产业链是指在中药产品(中药饮片、中成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等)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产业链条,包括中药种植、中药加工、中药流通业等主体环节,其中中药种植、中药加工和中药流通业分别是上、中、下游产业环节。

⏩ 中医药行业的上游是药材的种植,药材可以分为大宗药材和名贵药材。中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药材的质量和等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疗效和价值。中医药轻加工、重药材,产品的价值依赖于优质药材,特别是名贵药材的可获得性。药材资源是中药企业的重要竞争领域,能将产业链延伸至上游、掌握名贵药材等优质药材资源的企业将成为未来的领军企业。

⏩ 中药的中游主要为中药饮片厂和中成药厂,近年来,中药饮片的新型药物中药配方颗粒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中药主要销往医院、药店和商超。

中药产业包括中草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支柱产业。中草药材指中医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部分药材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可直接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草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加工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其中,中药饮片颗粒是将中药材进一步提取和浓缩而成的单位颗粒,具有不需煎煮、卫生方便等优点;单味或多味的中药饮片精制后即为中成药,包括用中药传统制作方法制成的丸、散、膏、丹等剂型和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制作的中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科用药。在三种加工药品中,中药配方颗粒毛利最高,达到70%左右,其次为中成药50%,传统饮片的毛利最低,约为30%;中成药在中药产业的份额最大,其次是中药材和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行业与上游的中药材、中游饮片行业和下游的医药批发和零售行业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中药材、中药饮品行业是中药制造行业的原料供应者,其供应数量、质量和价格都会直接影响到中药制造业的生产经营;而下游主要涉及医院销售商业及渠道网络,也包括医疗终端和零售药店终端,以及广大的用药群体。

图表4  中医药产业链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是世界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国际市场中70%的天然药用植物来源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药品销售市场,我国的中药企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建立了系统、庞大的销售渠道。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药材种植已被各界关注。

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中药材的栽培种植实践,清代开始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但多品种大量种植始于上世纪50 年代。从药学家试种、商业性栽培、分散个体种植,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栽培基地生产,中药材种植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兴盛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我国中药材种植开始向基地培育模式发展。“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自1999 年我国提出中药材GAP 概念、2003 年开始实施认证以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及GAP 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药材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降低行业经营风险。目前种植品种达200 多种,其中六七十种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能力;三七、人参、地黄、白术、川芎、红花等大宗品种已不再使用野生药材。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此外,中医药产业在国内也越来越吸引国际游客关注。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医药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充分介绍了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

在中国政府的倡议下,第62届、67届世界卫生大会两次通过《传统医学决议》,并敦促成员国实施《世卫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年)》。目前,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处设在中国上海,目前已发布一批中医药国际标准。在中国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将以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积极推动传统药监督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传统药安全有效。

我国中药制造企业数量由2004年的1484家增加到2015年的2605家,增幅75.54%。其中,中药饮片制造企业数量从429家增加到1006家,增幅134.50%;中成药制造企业数量从1055家增加到1599家,增幅51.56%。

图表5  2004-2015年中药制造企业数量变化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从企业单位数量上看,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基数较小,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数量已有明显增长;中成药制造企业的基数相对较大,企业数量变动幅度较小,发展相对稳定。

中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产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医药政策扶持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在当前中国整个医药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2017年中国中医药行业收入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工业产值一直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以来,中医药工业产值增速经历2010年——2011年短暂回落后迅速上升,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偏大的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产值增速在2013年一度超过20%,行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前11个月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中医药行业产值增速同步放缓,增长水平趋于稳定。从整个医药行业的结构看,截至2016年,整个医药行业中,中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中成药+中药饮片)约占30%。

图表6  2016年医药行业收入占比情况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图表7  各医药工业收入额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图表8  中药工业产值/医药工业产值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经过 2008年——2017年的高增长后,中医药工业增速降至20%以下。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工业的重要增长引擎,2012 年以来受到辅助用药、医保受限等政策持续打压,整体行业增速持续放缓,2017年处于低位运行。

中医药作为中国特色医药行业,2016 年工业产值超8000 亿元,占医药工业30%不到,其中中成药超6000亿元,中药饮片近2000亿元。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力争 2020 年中医药产值占医药工业 30%以上。

■ 中药材种植情况、产量与消费量分析

我国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甘肃、陕西、辽宁、广东等几个省市。2015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5045.5万亩,近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情况如图表9所示。

图表9  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随着中药材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23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03亿元。

图表10  中药材市场容量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 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中药饮片行业发展,出台多项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为中药饮片行业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目前,全国共有17家中药材市场通过国家审批,中药饮片市场已形成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价格相对透明,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者可通过多种渠道从公开市场获得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中药饮片的价格信息。部分专业信息平台已形成了专业化的价格指数,为行业产品的综合价格变化情况提供参考。

图表11  2011年-2015年我国重要饮加工行业经营数据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截至2015年上半年,从事中药饮片加工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为972家,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

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行业内企业呈金字塔分布,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近年来,政府强制要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部分规模小、竞争力较弱、管理不规范的生产企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优势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企业数量为523家,占比53.81%;国有企业数量为9家,占比0.93%。

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角度看,随着中药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作为中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也保持多年稳步上升。2004年—2014年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值从182.2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00亿元,累计增加超过7倍。利润增速从2005年起保持连年增长,2014年行业利润增速11.05%,较2013年同期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2015年10月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规模总资产达到1129.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96%。2015年1月—10月中医药饮片加工行业销售收入为1342.89亿元, 2015年1月—10月行业利润总额为95.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

■ 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

中成药制造是指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的传统药加工生产,包括用中医药传统制作方法制作的各种蜜丸、水丸、冲剂、糖浆、膏药等中成药,用现代制药方法制作的中医药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专用药。2015年10月我国中成药生产行业规模总资产达到581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3%。2015年1月—10月中成药生产行业销售收入为4866.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7%。2015年1月—10月行业利润总额为506.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

从营业收入和利润角度看,中成药利润增速的周期性波动明显,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值稳步上升。与中医药饮片行业相比,中成药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基点更高,但是利润增速波动幅度大于中医药饮片。特别是2011年前后,利润增速一度超过60%,主要原因在于之前利润总额基数较小,在新版GMP限制下市场准入的契机下企业利润额增幅较大。

截至2015年10月我国中成药生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599家,当中220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平均亏损金额为548.91万元。

图表12  我国中成药生产行业经营情况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名贵药材的市场现状

名贵药材疗效好,需求刚性,市场增长空间大。名贵药材主要有人参、石斛、三七、雪莲花、川贝母、野山参、燕窝、天麻、灵芝、何首乌、砂仁、鹿茸、麝香、冬虫夏草、阿胶等。名贵药材的生长对气候环境的依赖性强、产地少,难以再生、生长周期长,由此造成其具有较高的稀缺性。据《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统计,1987 年珍稀濒危的野生中草药约150 种,1999 年已上升至上千种。

图表13  名贵药材利润空间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目前最顶级的名贵药材野山参,一根市场价格为几百万元,据估计,每个名贵药材都有几十亿至几百亿不等的市场空间。能够掌握名贵药材资源,打造高端滋补类品牌的企业是未来的行业领军者。贵重药材的流通模式不同于大宗药材。一般不被用做中成药的原料,而是直接加工成滋补品销往消费终端。高端滋补品“重药材、轻加工”,药材种植和加工的显性成本普遍较低,而以这些为原料的高端滋补品的市场价格可以增至10倍左右,如人参生药生产的显性成本每公斤为150元,制成人参滋补品的市场基本价位达到1500元。未来能够掌控稀缺名贵药材,从而打造高端滋补品品牌,并且成功营销的企业,成长空间大。

图14  我国冬虫夏草主要产区份额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图表15  我国冬虫夏草消费规模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冬虫夏草是高海拔地区特有的珍贵野生物种,在全世界仅存于中国、不丹、印度和尼泊尔四国。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海拔在3000~5000 米的高海拔地区是冬虫夏草主要产区,采集量大概占全国 80%以上。冬虫夏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滋补肺肾,对肺癌、肝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对肺虚久咳、气喘、肺结核咯血、盗汗、肾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神经衰弱及化疗、放疗后的红细胞下降都有疗效,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放化疗后的免疫调节及养生保健。

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被开发,其价格逐年上升,从80 年代的1000元/kg 增至目前的19万元/kg,消费规模也稳步上升,预计2018年其规模达到235亿元。

图表16  我国冬虫夏草价格和产量变化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 中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目前沪深A股市场生物医药板块有上市企业210家,占比7.46%。从二级行业分类来看,数量最多的是化学制药企业,共有69家,占比2.45%;其次为中药企业,共有58家,占比2.06%;再次是生物制品和医疗商业服务企业,分别有31和29家,分别占比1.1%和1.03%;数量最少的医疗器械企业有23家,占比0.82%。其中,中药企业数量占生物医药板块超过27%。

截止至2016年2月18日,市值超过500亿元的医药板块企业有4家,分别是上海莱士(1070.4亿元)、恒瑞医药(878.65亿元)、云南白药(633.59亿元)以及康美药业(614.76亿元)。其中,中药企业占据第三、四两位。从医药板块二级行业分类市值来看,中药行业市值7687.38亿元,占比27.82%,略低于化药制药企业的8249.14亿元,排名第二。

图表17  中成药企业利润增速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图表18  A股医药板块二级行业市值情况图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中药板块方面,2015年总体上涨48.2%,低于整体医药行业涨幅,但是第四季度出现大幅度反弹,主要原因是市场风格切换以及受到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影响,业内同仁堂、片仔癀等老字号受到险资青睐,上市公司资源属性受到关注。特别是受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影响,二级市场上以青蒿素概念为代表的中医中药板块大幅走高,中国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使得资本市场对中药行业关注度大大提升。同时,中药板块对应动态市盈率不到30倍,相对估值优势较明显。在未来行情走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具备防御属性的中药板块更加受到市场关注。

重点企业分析

图表19  净利润排名TOP10(截止2017年3月31日)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以下按照2017年度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净利润排名情况重点对前三名企业进行财务分析。

■ 康美药业

1、 战略及定位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是一家从事于医药生物生产、经营和批发销售的公司。康美药业是首批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中药饮片是行业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企业之一,主营化学药和中药饮片。康美药业拥有已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的化学药和中药饮片(包含毒性饮片)的两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其中中药饮片生产基地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起点最高、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中药饮片GMP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现有饮片产能3000吨。拥有已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的药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共计7000多种。

经多次工商变更,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股本总数为4,947,223,675股,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947,223,675.00元,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91445200231131526C,法定代表人为马兴田。

随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国内供给侧改革效果持续显现,2017年上半年经济缓中趋稳态势明显。行业政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陆续出台的行业政策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随着中药饮片行业GMP认证推动行业大整合,中药行业未来在医药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望上升。

2017年上半年,康美药业围绕“守正出奇同心致远”的总体目标,坚持中医药产业规范发展,一系列政策带来的市场机会,以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整合优质资源。

2、 商业模式

⏩ 采购模式

康美药业药材采购部门统一负责中药饮片及中药材贸易原材料的采购。每年年初,公司的药材采购部门根据中药材的贸易量及中药饮片的年度生产计划、存货消耗状况和合理周转期,核定各类物资的合理库存定额,综合考虑各种药材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编制年度存货采购资金计划。年内公司按计划采购,并且按照库存情况,综合考虑各种药材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进行灵活机动、科学合理的采购。 在采购环节,公司主要采用货物验收合格后付款的结算方式。

采购渠道方面,包括产地直接采购和市场化采购。产地直接采购是指公司直接到中药材的产地,与药材生产商或农户进行采购;市场化采购是指公司在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采购。

供应商的选择方面,质量控制部门根据药材产地、质量标准及药材采购部门提供的基本情况,经对供货方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供货价格等多因素比较,与药材采购部门共同确定供货厂家。公司在日常管理中依照“按时、按质、按量”的原则对药材供应商进行考核,并在年终实行综合评价末位淘汰制,通过多年筛选后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应商。为了保障部分药材的稳定供应自建种植基地,有助于公司平抑部分原料的价格波动,公司积极推动良种选育、繁育、使用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源头工程”,从源头上保证了药材质量。

⏩ 生产模式

康美药业生产实行以销定产的计划管理模式,执行内部计划管理工作流程。

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及成品库存情况于当月底编制好下月需货计划,参考标准为上年同期销售情况以及近三个月的平均销售量。需将计划上报公司批准后下达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接需货计划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物料供应,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执行。

⏩ 销售模式

目前康美药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根据产品及业务分类采用医院直营、药房托管、商业批发、连锁药店配送、电商、直销以及物业租售等全方位多层次销售模式。

3、 主营业务分析

⏩ 主营业务

康美药业主营业务涵盖中药饮片、中药材贸易、药品生产销售、保健品及保健食品、中药材市场经营、医药电商和医疗服务等,已形成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版图布局和产业体系的构建。以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为核心,涵盖西药、保健食品、中药材市场经营、医疗服务等业务,通过实施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业务体系涵盖上游的道地中药材种植与资源整合,中游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中药材贸易,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保健食品、化学药品的生产与销售,现代医药物流系统,下游的集医疗机构资源、药房托管、OTC零售、连锁药店、直销、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营销网络。目前已逐渐形成具有“康美特色”的中医药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康美药业主要产品为中药材、中药饮片、西药、保健食品及食品、中成药等。

⏩ 行业周期

康美药业主营业务属于医药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涉及到中药材采购,由于药材品种不同,适合其生长的环境、生长周期和存储周期差别较大,因此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部分品种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化学药品生产则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 行业地位

康美药业是目前国内中医药产业中业务链条较完整、医疗健康资源较丰富、整合能力较强的企业之一,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和业务体系已经形成。中药板块是康美药业目前营业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该板块业务主要由中药饮片与中药材贸易两部分组成。

在中药饮片方面,目前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业务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产销规模排名第一。拥有多个中药产业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外观设计和软件著作权。康美药业承担多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率先提出并实施中药饮片小包装和色标管理,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饮片炮制和质量标准、中药材等级分类标准制订,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中药饮片唯一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在中药材贸易方面,充分利用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地域优势,从2006年起逐步开展中药材贸易业务,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区域不断布局和完善中药材专业市场,自主建设和战略收购安徽亳州、广东普宁、青海玉树、广西玉林、青海西宁、甘肃陇西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康美中药城,从而形成了康美药业在中药材实体交易市场的领先地位和资源优势,并通过充分整合物流、仓储基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围绕主要的中药材生产、流通和交易市场,铺展物流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医药物流系统。

⏩ 核心竞争力

①全产业链优势

康美药业通过实施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业务体系涵盖上游的道地中药材种植与资源整合,中游的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中药材贸易,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保健食品、化学药品的生产与销售,现代医药物流系统,下游的集医疗机构资源、药房托管、OTC零售、连锁药店、直销、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营销网络,中医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模式和业务体系已形成,产业资源优势突出。

②品牌优势

康美药业是国内中医药龙头企业之一和中医药全产业链运营的代表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好影响力。康美药业持续以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传播,大力推进品牌文化建设,诠释品牌内涵,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

2017年上半年,康美药业凭借高质量及优异的市场表现成功入选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排名较去年大幅攀升121名;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百强;连续第12次进入“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5年稳居“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前十强;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广东康美物流有限公司凭借在“互联网+医药物流”现代智慧医药大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就,双双获评中国物流行业“金蚂蚁奖”。康美药业的人参、三七以及菊花三个种植基地荣获中国中药协会颁发的“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认证,该认证不仅是康美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体现,也是康美药业中药材品质可靠的强大支撑。

③网络优势

多年来,康美药业与全国范围的2000余家医疗机构以及约15万家连锁药店建立了深度业务合作关系,市场营销布局全国;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建设,设立康美药业中药材大宗交易平台,发布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为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试点单位和网络医院,并设置网络医院等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子)公司和办事处,形成了集医院销售、OTC、西药批发与配送、零售、连锁药店、直销、电子商务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销售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康美特色的计划集成体系;在全国范围内铺展物流网络建设;广泛开展医院收购和药房托管,已签约的医院托管药房已达100多家;康美药业成立健康管理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产品销售。

④技术优势

康美药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药饮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药饮片标准重点研究室,拥有广东省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中药饮片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中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中药产业公共服务和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成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饮片炮制和质量标准、中药材等级分类标准制订,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⑤产业资源整合优势

康美药业是目前国内医药业务链条较完整、医疗健康资源较丰富、整合能力较强的医疗健康产业企业之一,业务体系已涵盖药品生产与销售、药材种植与贸易、中药材市场经营、连锁药店、医院经营、药房托管等医药全产业链环节,具有丰富优质的医疗健康产业资源,为后续的行业资源整合和嫁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康美药业在“两票制+营改增+流通整治”等带来的复杂环境中,借力“两票制”和“医药分开”政策,成功拓展医药物流延伸项目,积极探索医院托管的延伸业务,推进地区医疗系统合作试点,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收购包头市华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医疗器械公司,加强新业务的拓展能力,打造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推动下,康美药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等联合启动了智慧药房的行业标准制定工作,为行业提供标准规范的管理模式,正式确立康美智慧药房在全国的龙头地位。康美药业还在广州携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开设康美中医馆,邀请禤国维等国医大师和南粤名中医专家坐诊,用优质中药和优质中医服务打造广州的“太医馆”,未来将在全国铺开连锁模式,把南粤文化精髓、南粤名中医和康美优质产品服务推向全国。

4、 股权结构

图表20  康美药业股权结构图

来源:企查查大数据分析引擎

 5、财务状况分析

2017年6-12月内共有8家机构对康美药业的2017年度业绩做出预测;预测2017年每股收益0.82 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22.94%, 预测2017年净利润 40.63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1.64%。与2016年三季报相比,康美药业盈利能力维持稳定。其中,企业经营效益提高。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2.62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18.38%。

2014年-2016年货币资金增幅显著,2016年达到273.25亿元,

较2015年同比增幅达到72.75%,主要是经营业务流入和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收到的资金增加。

图表21  2005年—2016年康美药业货币资金变化图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2014年-2016年资产负债从1116000万元增加到2544100万元,负债主要分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其中短期借款占比最大,借款额逐年增加,2014年-2016年分别占到总负债的30.65%、23.98%、32.44%,主要是公司经营规模扩张导致借款增加。

           图表22  康美药业资产负债表                 万元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2016年净利润达到33.4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1.15%。盈利能力维持稳定,企业经营效益提高成长能力维持稳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偿债能力维持稳定,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可以保证运营能力维持稳定,存货变现能力陷入停滞。现金流能力有所加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加倍增强。近三年康美药业经营业务规模扩张,员工薪酬相应增加;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形成股份支付费用相应增加。同时,投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增加。

图表23  2005年—2016年康美药业净利润变化图

来源:网络数据,作者整理

6、 风险与对策

未来五年,大健康产业和中医药全产业链是康美药业中期发展的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在产业建设发展上,整合公司优质资源,全面完善大健康产业精准服务体系,构建中医药全产业生态链。在文化体系建设上,继承发扬中医药产业传统文化,以大众认同的康美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品牌价值提升。

⏩ 政策性风险

国家政策对医药企业具有强制性约束力,随着医药改革的持续深入,药品招标采购、GMP认证与飞行检查、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点生产限制、医保控费、环保等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国内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将有可能对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将积极跟踪和研究国家医药政策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质量管理,从种植、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以及诊疗服务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以快速地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 管理跨度加大的风险

公司作为目前国内中医药产业领域业务链条最完整、医疗健康资源最丰富、整合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之一,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大健康产业版图布局和产业体系的构建,在上游形成对中药材供应核心资源的掌握,并通过夯实对药房托管、医疗机构、连锁药店等核心市场终端的掌握,构建上游药品供应管理优势;在中游掌握中药材专业市场这一中医药产业中枢系统,搭建了“康美e药谷”线上中药材大宗交易电商平台,制定并推出了“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而形成公司独特的战略性壁垒和优势,对公司中药饮片、中药材贸易、保健品及保健食品业务已形成了强力支撑;公司在下游更是打造了集医疗机构资源、药房托管、OTC零售、连锁药店、直销、医药电商、移动医疗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营销网络;并通过建设经营康美医院、收购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开原市中心医院,推动以智慧药房(移动医疗+城市中央药房)为代表的移动医疗项目的持续落地,成功切入医疗服务这一大健康产业战略高地。

随着公司各业务板块的持续扩张,公司管理跨度亦随之加大,合理有效的经营管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有效的投资决策体系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断引进与培养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等人才,若公司管理层无法保持对各业务条线的有效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中药饮片、中药材贸易、药品生产销售、保健品及保健食品、中药材市场经营、医药电商和医疗服务等业务。

目前,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较低,一方面,随着国家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中药饮片业务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近年来对中药饮片行业的监管愈趋严格,部分规模较小或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行业内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得以提高,而公司作为中药饮片行业的龙头企业,有望切实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优势,但在行业的变革过程中,公司亦势必面临相当的市场竞争。

中药材贸易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由于行业内经营者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为主,中药材流通体系不规范、流通环节繁多、流通成本较高、竞争激烈且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新增资本的进入、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向产业上游进行扩张和延伸,将增大公司中药材贸易业务的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保健品及保健食品业务规模随着公司销售模式优势、下游渠道优势的逐步释放而在近年来取得了持续快速增长,保健品及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容量巨大且市场处于上升通道,为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行业内来自国际品牌以及大量新进资本的竞争压力较大,且由于产品品类较多,部分细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公司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未来的持续发展势必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公司通过建设经营康美医院、收购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开原市中心医院,推动以智慧药房(移动医疗+城市中央药房)为代表的移动医疗项目的持续落地,成功切入医疗服务这一大健康产业战略高地,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布局,一方面符合公司战略方向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正迎合了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导向,但由于目前医疗服务业务尚处于成长期,品牌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将直接面临来自公立医院、其他品牌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的竞争。

⏩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业务为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之一,2016年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业务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48.63%,公司的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业务对中药材的需求量较大。

而受市场供求、种植面积增减、产量丰欠、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为炒作等多个因素影响,近年来部分中药材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

公司已通过多年的战略布局和积累,形成了对上游道地中药材供应核心资源的掌握,并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区域不断布局和完善中药材专业市场,自主建设和战略收购安徽亳州、广东普宁、青海玉树、广西玉林、青海西宁、甘肃陇西、河北安国等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康美中药城,公司还搭建了“康美e药谷”线上中药材大宗交易电商平台,从而形成对中药材的上流供应、中游流通、下游需求市场的快速反应,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和规避中药材价格波动对公司业务的不利影响,但如果未来对部分中药材的价格走势研判失误,可能会给公司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业务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 信息安全的风险。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公司迅速抓住“互联网+”经济形态对医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有效推动的市场契机,通过借力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动实施公司“互联网+大健康”战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环境的全面推广和深化,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愈加多样化,公司在推动布局“互联网+大健康”战略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司已高度重视并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投入,若公司不能及时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将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 中高级人才紧缺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资产规模与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公司对各类中高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且对人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公司内部有一套完整、高效的人才培养、提升机制,为公司内部员工的成长提供了保证。但由于近几年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内部培养很难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急需引入包括管理、技术、研发、销售在内的各类中高级人才。

公司具有良好的人才引入机制和完善、实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近年来,公司为了吸引人才在深圳设立办公楼,转移了部分职能部门,公司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股东、公司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健全公司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核心人员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有效调动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 云南白药

1、战略及定位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等的公司。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和云南民族特色药品系列为主,共17种剂型200余个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及东南亚一带,并逐渐进入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公司是我国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云南大型工商医药企业之一,是中国中成药五十强之一。1997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四十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

2017年以来,国内经济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医改药政有序推进下,医药行业监管持续强化,格局继续变革,外部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上半年,公司紧抓行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以控股股东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公司发展新契机,稳步推动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步伐,强化产业发展平台构建,巩固发展基础,夯实发展根基,提升发展活力,全力推动公司大健康事业版图拓展。

公司继续以“新白药·大健康”战略为指引,紧跟行业发展新方向,以市场为基础,不断调整和完善公司经营策略,有效提升公司发展活力和动力。对内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调整业务程序,缩减管理层级,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契合市场发展机遇,部署商业模式、产品和渠道等创新举措,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继续开展全过程安全管控,建立“4P”融合的风险管控体系,持续优化公司产品品质;有序提升传统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紧密度,设立符合互联网发展要求的互联网营销体系。对外借助混改带来的活力和资源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整合探索,进一步丰富公司大健康产业内涵;强化立体化品牌塑造体系建设,品牌价值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通过内外协作联动,合力稳固公司业务发展根基,推动公司新平台建设进程,稳步培育大健康新型业态,确保了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商业模式

⏩ 研发模式

公司组建有云南白药创新研发中心,全面负责公司产品研发及其他基础研究工作。依托云南白药创新研发中心,开展相应新产品研发、老产品二次开发及养生保健产品开发等系列创新活动,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巩固产品竞争优势。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还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校开展研究合作,不断提升公司研发实力。

⏩ 采购模式

工业产品(自制)采购方面,通过严格的招标采购程序,筛选出符合公司发展需求的供应商。商业方面,公司挑选具备资质的企业成为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核监督,审核合格后的供货商方可签订供货合同。

⏩ 生产模式

工业产品(自制)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强调生产与销售的匹配性,强化生产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及仓储成本。

⏩ 销售模式

工业产品(自制)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先款后货”的原则,与经销商签订年度协议,约定付款期限等事项。针对重要终端,公司有专业员工进行维护,公司对终端把控能力较强。批发业务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商业公司等采购量较大、长期稳定的客户,采用“先货后款”的原则;零售业务板块,采用“现款现货”的原则,概不赊销。

3、主营业务分析

⏩ 主要业务及产品概况

公司在“新白药·大健康”战略指引下,以“药”为本,有序拓宽产业边界,不断向大健康纵深延伸。公司现有业务涵盖中西药原料、制剂、个人护理产品、中药资源、商业流通等领域。药品主要有16个剂型共计370余个品种,主要产品为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如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创可贴等),以止血镇痛、消肿化瘀为主要功效;个人护理产品主要构建全方位个人护理产品平台,目前主要产品为牙膏,功效为口腔护理,该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二位、民族品牌第一位。养元青、卫生巾、面膜等其他个人护理产品培育情况良好;中药资源业务已完成中药资源开发全产业链布局,将战略药材保障体系建设、药材中间产品开发和养生保健产品开发进行有机结合,其中豹七三七已培育成为云南高品质三七的代表。

⏩ 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由于国家各项医疗改革政策逐步深入,医药大健康行业政策环境趋于稳定,国家对医药大健康特别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效果逐步显现。公司大健康平台建设进展迅速,“治、疗、养、护”多个产品形成产品生态,相互促进,互相推动,对公司业务形成有效支撑。公司控股股东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公司体制机制将得到进一步突破,经营灵活性和经营效率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积极响应、贯彻落实和有效把握国家医改新政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夯实自身发展基础,整合全球健康资源,服务中国健康事业,推动公司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力争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大健康产业竞争的领军企业。

截至2017年12月11日,6个月以内共有 22 家机构对云南白药的2017年度业绩做出预测;预测2017年每股收益 3.16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2.86%,预测2017年净利润 32.87 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 12.56%。

⏩ 核心竞争力分析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作为一家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民族医药企业,公司有着优良的行业和资源基础。从建厂到改制上市再到成长为领跑行业的大型现代化、专业化医药制造企业,公司建立了完整的医药健康产业链。多年来,云南白药基于品牌、产品、技术、管理、团队、创新等多个维度持续打造竞争优势,形成了控制有力、信息灵敏、反应迅捷、渠道完善的市场网络,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品牌影响力突出;药材资源丰富;生产规模与技术领先;产品体系日益健全;优秀的管理团队;自有渠道广泛布局。

经过多年建设和探索,公司在医药分销及健康产品分销领域内建立起覆盖范围广泛、终端掌控能力较强、新旧渠道协同发展的自有渠道体系。传统渠道公司药品已实现在全国主要医疗机构自有销售服务管理体系全覆盖,医药商业基本实现云南县级以上及部分发达乡镇医院全覆盖,健康产品渠道已实现全国覆盖,部分发达地区实现县乡一级覆盖;现代渠道推行“互联网+”,将产品渠道和互联网进行嫁接,采用自主建设和平台入驻协同的方式,实现主要电商平台全覆盖。

4、股权结构

图表24  云南白药股权结构图

来源:企查查大数据分析引擎

5、财务状况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08亿元,增幅为14.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亿元,增幅为12.75%;各项经营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增长态势,公司运营能力、管理效率、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得到同步提升。

2014年-2016年货币资金增幅显著,2016年达到32.93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4.26%。

图表25  2005年—2016年云南白药货币资金变化图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作者整理

2014年-2016年资产负债从504600万元增加到874300万元,负债主要分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其中应付账款占比最大,2014年-2016年分别占到总负债的40.67%、42.86%、36.55%。

图表26  云南白药资产负债表                    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作者整理

2016年全年净利润29.2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5.4%。

图表27  2005年—2016年云南白药净利润变化图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作者整理

 图表28  云南白药净利润表                  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作者整理

6、风险与对策

⏩ 经济波动风险

宏观经济增速波动,财政税收政策的限制或变化等不仅会对公司各项业务的经营带来潜在影响,还会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付意愿,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对此,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有关政策、法规的分析和研究,把握发展趋势,调整经营思路,降低经济周期性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 行业政策风险

医药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再到终端支付,产业链各环节都深受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医疗、医保、药品供应三大体制的改革在促进医药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深层次上改变了医药行业的发展格局,对医药企业的生存法则和运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及时调整经营思路,迎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勇于从内部打破固有的经营模式,强化创新变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 药材价格上涨风险

中药材供求状况和价格易在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自然灾害、种植户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大幅度波动,对中药制药企业生产成本产生相应影响。今年在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及资本强势介入的持续推动下,反映国内药市行情波动的综合200指数各主要品种价格延续着上涨态势。上游原材料涨价将给医药企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加之药品价格又受制于限价,药企利润空间逐年被挤压。

公司将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通过监控市场走势,建立成本模型分析采购价格,构建合理原材料采购存储体系,加强生产规划,做到统筹安排,平衡成本和效益。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在产业层面,随着国内各路产业资本和海外制药巨头不断涌入国内医药健康市场,医药健康产业的竞争已愈演愈烈,各药企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产品层面,竞争对手不断推出竞品及各种营销方式,对公司产品销售持续施加压力;海外同类产品通过网络渗透,对线下传统市场的蚕食也在扩大影响。

公司将加速深化内外部合作,加大外延并购扩张步伐和资源投入力度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及时跟踪市场变化并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发挥优势,促进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的稳定和提升。

⏩ 规模扩张产生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组织设置、运营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公司不能根据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将给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风险。同时,在人才配置方面,公司营销、研发、管理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若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跟不上公司发展速度,将会影响公司经营规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激励机制,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2017下半年,两票制、零差率、新医保目录、医保谈判目录、医保支付价格等政策将密集落地,传统医药健康产业在新技术、新需求、新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下,在颠覆性巨变席卷整个医药健康产业链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对此,公司将牢抓变革催生的发展新契机,在准确分析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系统、全面的科学发展路线,充分运用自身的历史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产品和渠道优势,通过丰富经营业态、打造营销战略新格局、多层次创新发展等措施,主动出击,提档升级公司业务规模和整体效益,确保公司以更稳健、更扎实及可持续的方式向前迈进。

■ 东阿阿胶

1、战略及定位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是一家以阿胶及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主要经营范围:许可证范围内的胶剂、口服液、合剂、煎膏剂、颗粒剂、硬胶囊剂、糖浆剂等药品的生产、销售;批准范围内的商品进出口业务;许可证范围内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东阿阿胶是是中国最大的阿胶企业,阿胶行业标准制定者,山东省拥有生物药最多的企业。东阿阿胶坚持质量、品牌、效益发展模式,3次荣获国家质量奖金奖,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山东省首届省长质量奖,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东阿阿胶系经山东省体改委1993年2月3日鲁体改生字[1993]第25号文批准,以山东东阿阿胶厂为发起人改组设立,于1996年7月29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东阿阿胶(股票代码:000423)。公司总部位于山东省。公司母公司为华润东阿阿胶有限公司,最终控制方为中国华润总公司。

2017年上半年,公司按照发展战略,继续做大产品、做强品牌、优化和拓展渠道,用新算法,赢得客户和消费者信赖和支持。阿胶持续转向高端滋补客群,升级体验旅游与熬胶两大平台,深耕重点区域市场,提升阿胶市场份额。复方阿胶浆定位气血双补,利用气血双补的医理的传统认知,开创“气血”保养的广普消费,实现突破式增长。阿胶糕继续开创都市白领女性,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实践新零售。

2、主营业务分析

⏩ 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阿胶及阿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是中国最大的阿胶企业,是阿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公司所处的医药保健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行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行业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 核心竞争力分析

①品牌优势

“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阿胶地处阿胶发源地,拥有广泛认知的心智资源优势,为行业第一品牌,市场领先优势明显。东阿阿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企业,拥有无可替代的品牌资源优势。

②网络优势

从上游原料基地建设,掌控驴皮收购终端,到下游OTC终端、商超、医院、自建连锁等营销终端掌控,形成了全产业链掌控的模式优势。在山东、内蒙古、辽宁等地建立原料基地,在国外多个国家建立采购网络,实现控制涵养并举,国内国际并重,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与百强连锁形成稳固的战略合作,直供及重点连锁终端销量逐年稳步增长,网络优势明显。

③平台优势

建有科技部批准的业内唯一“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胶类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公司在阿胶等胶类中药研发、技术、人才、资源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是品类领导者,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④技术、标准优势

具有传承千年的国家级保密传统工艺,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生产技术;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拥有大量阿胶传统配方、秘方,具有领先行业的标准优势、产品研发和技术领先优势。

3、股权结构

图表29  东阿阿胶股权结构图

来源:企查查

4、参股或控股公司

截止2017年12月,东阿阿胶参股控股公司共计52家,其中合并报表的有46家。以下仅列出前10家参股控股公司。

图表30  东阿阿胶参股控股公司

来源:公开数据,作者整理

5、财务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5%,公司投入资本回报率、净利润率等关键指标均居行业前列。

图表31  东阿阿胶资产负债表                  万元

来源:公开数据,作者整理

2016年经营中盈利能力维持稳定,主营获利能力保持稳定,成长能力有所加强,固定资产扩张将支撑企业经营成长。偿债能力有所削弱,流动负债的及时偿还可以保证,运营能力维持稳定,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现金流能力有所加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加倍增强。

图表32  2005年—2016年东阿阿胶货币资金变化图

来源:公开数据,作者整理

6、风险和措施

⏩ 风险

由于农业机械化和运输机械化的提高,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毛驴的存栏量逐年下降。同时,毛驴规模化养殖进程较慢,将会导致阿胶原料驴皮价格的波动。上游原料供给与下游市场需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驴皮原料紧缺仍是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

⏩ 措施

创新毛驴产业模式,实施活体循环开发,增强原料掌控能力。创新“毛驴管理+金融服务+驴交所+深加工”的产业新模式,构建驴粮厂、屠宰场、驴交所、驴奶厂及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公司将通过把毛驴当药材养,实施活体循环开发,提升毛驴综合价值,提升上游养殖积极性,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上游原料紧缺的影响。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4年,我国将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使得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在深化医改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可期。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届时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药产业,基于“治未病”的理念,在健康服务领域有一定优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国际国内对中药材科学医疗重视和认识的提高,特别是人类社会面对各类疫病时,中医药在临床中的杰出的表现,为中医药获取很大的发展机遇。

■ 药食两用中草药将倍受青睐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的思潮日渐强劲,人类的医疗模式已从原来的治疗型逐渐转向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型,而一些具预防与保健功能的中草药也将逐渐受到青睐。专家们分析,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开发将成为黄金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原料。定位于保健药品的中草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用的天然中草药可适当种植。还有一些被国家中草药管理局列入名贵紧缺中草药推荐发展“菜单”的中草药如藏红花、天麻、黄芪、牛膝、药枣、细辛、蔓荆子、泽泻、石斛、射干、菟丝子、柴胡、半枝莲、板蓝根、草果、乌梅、五倍子、杜仲、厚朴花、黄柏、辛夷花、黄连、贝母、千年健、银杏等品种也可适当种植。

未来,对中国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市场竞争,主要包括品牌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速度营销和公关策略的实施。

■ 天然香料市场有望扩大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开发新型的香料制品,以改善目前使用化学合成的香料制品,预防各类疾病。因此,目前可种植芦荟、灵香草、荆芥、益母草、薄荷、大茴、玫瑰、茉莉花、皂角、何首乌等中草药品种,对提炼香精、纯天然香用油以及对目前食品工业中的糕点、饮料结构调整均会带来好处。

■ 抗癌中草药前景看好

用以研制抗癌等药物的天然药材种植前景看好。防治各种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已是全世界医药科技领域和医药生产中药材种植企业研究开发的热点。天然药物的宝库—中草药资源中,有很多中草药品种是防癌、治癌的尖端药物,如天仙子、红豆杉、瓜萎(果)、天花粉、山豆根、沙棘、高良姜、银杏叶等都是制造防癌、治癌药物的重要原料。

■ 生物农药是重要方向

随着化学制剂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日益严重,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了解的生物农药,在人世后将加速开发和利用,如苦参、苦瓜、苦楝子、狼毒、莽草、鱼藤、半边莲、柠檬等品种,有着解毒功效,也将随之有更大的需求。

■ 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未来中药的发展方向主要为种植、加工、研发全产业链模式。监理中药材GAP种植、加工、研发全流程基地,并开发提取、萃取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新技术,以获得稳定可靠、可追溯的中药材来源。这种全产业链模式不仅有助于种植标准化,提高中药材出品质,更可以保护中药材物种的多样性。同时,通过规范行业准入标准,还能巩固和保护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壁垒。

■ “互联网+” 医院终端服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物联网LOT结合平台,对传统医药物流进行探索实践,为医疗终端和患者带来更加安全、高效的延伸服务。例如中药饮片代煎、对中药材的个性化加工炮制、送药上门等服务。近两年中药饮片代煎服务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江苏等地快速发展,并且发展势头强劲。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吞噬巨大的中医药市场。

■ 医药流通企业发展机会

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可借助已有医药销售网络,创新服务深度,发挥自身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仓储、物流、配送和信息能力,与中医院合作开展中药饮片加工、配送、中药药房托管等一系列供应链服务延伸项目。

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药资源价格波动剧烈

中药资源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作为农副产品,中药资源产量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中药资源价格随行就市,深受交易市场的影响,市场炒作、投机现象明显。由于药材的特殊性,在流感等疫情流行的时候,还会有药商囤积药材,推高中药价格的情况。

中药资源价格的混乱状态给产业未来持续发展埋下极大的隐患,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制度和透明的流通平台已经成为中药产业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平抑中药资源价格的剧烈波动除了需要国家加强市场规则管理,严打囤积居奇的行为,更需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纠正市场不灵,让中药资源的价格信号回归正常。

■ 质量与安全性问题损害中药产业的公信力

中药资源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资源质量与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中药资源质量和安全性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在中药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超限使用造成中药材的重金属农残超标,严重影响了中药材和制剂产品质量,并造成对土地和环境的污染。

(2)药材市场的掺假、掺劣和以次充好问题突出,直接损害了中药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3)中药资源质量监管问题以及部分药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冲突问题。

■ 创新能力不足  成果转化能力较低

完整的中医药创新体系应包括大型中医药企业集团及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中医医院、国立和地方中医药科研机构、高等中医药院校等组成部分。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处于骨干地位,并应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但是现有环境下企业的主体地位未能有效体现,中医药创新与市场脱节,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不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提纲(试行)》(1999-2015)、《中医临床研究发展提纲(试行)》(1999-2015)等研究规划对中医药的知识创新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发展目标,但相当部分还是属于解释、整理性的研究内容,创新目标不够明确。同时,中医药研究也没能很好地与新兴学科紧密合作,这也限制了具有突破意义的高水平成果的涌现。

目前,中医药行业仍然存在着中医药人才短缺、中药材市场混乱、中医治疗和传承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医药行业发展战略

■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 ,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创新。

中药产业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状况直接相关,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在中药创新研究方面的投入,有力推动了中药领域的创新进程,中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优化创新能力布局,促进产学研结合,是我国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下一步的重点。构建中药自主创新体系,健全以国家科研机构为核心,以中医药企业为主体,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重要协同创新体制,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快形成中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业化和产业化。

■ 从产业战略的高度重视中药资源, 保障药物资源持续供给能力。

在以前的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代价。由于缺乏资源保护意识及可持续开发规划,对野生药用动植物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的行为屡禁不止,同时土壤、大气污染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也影响着中药产品的质量。未来中药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和合理利用,加快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立,保障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成为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多部委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个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该规划有利于鼓励中医药企业的发展,促进中药材种植、流通、加工等环节质量标准的提升。

■ 健全药材安全性评价和产品溯源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

回顾近年来中药产业的发展,质量与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难题。种植中药材讲究道地性,中药材不能离开它生长的地理环境。由于各地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不同,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借鉴化学制药产业建立的一致性评价体系,中药产业应从产业自身特点出发,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具体来看,需要从中药材种植与采集、饮片加工到中成药生产全面实行质量控制与产品溯源机制的建立,形成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材种植培育技术标准制定,建立中药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加强对中医药领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展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现代种植、生产技术推广,在适宜地区建设规范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一体化基地。

■ 提升中医在全民健康体系中的服务作用,构建“大中药”产业群。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推动卫生医疗的全民覆盖、卫生健康的公平性、卫生健康的社会因素等新方向、新理念,中医药在社会卫生健康事业中的地位也应突破初级保健阶段,与时俱进地研究中医药产业在提高医疗服务覆盖率,改善卫生健康的公平性、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分配等方面所能起的作用。

2016年医疗改革的深化,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继续释放中医药市场容量。抓住市场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完善大产业链布局,构建贴近医疗保健需求个性化及服务便利化的新业务组合,将成为产业内持续关注的主题。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促进中药产业支持体系的完善发展,推动构建“大中药”产业群。

■ 重视中药产业发展规律,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立起基础性医药管理制度,但是在中医药管理领域还存在政策规则设定不清的情况,相关政策没有根据中药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规定,这直接限制了中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布局和方向,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也需要紧紧把握国家发展政策,中药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将加强自我建设与促进整体产业发展结合,促进个体与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上一条: 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下一条: 中国物流行业研究报告